閱讀資料:
1.不廉售的風
2.德澳合作 興建全澳最大風力發電場
3.能源再生‧全球浪潮
4.亞洲最大 台灣首座民營風力大電廠啟用
5.發電風車 把海岸風景變壯觀了
心得:
在這能源拮据的時代,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水力發電等等這些不會破壞環境又能帶來能量的能源,真的有待大家去開發的,雖然每興建一個發電廠所需耗費的金額不小,但是對環境影響卻是頗正面的!!像風力發電不僅僅可以供電還有助於觀光業的發展,其實真的還蠻不錯的啦!!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生質能源的開發性??!!
閱讀文章:
1. 高市綠色公車 環保上路
2. 中國發展生質能源 目標2020年替代1,000萬噸油
3. 8000公頃休耕地轉作
4. 替代石油降低污染 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正當其時
5. 學者警訊:生質燃料作物有可能變成入侵種
心得:
生質能源的確可以改善目前的石油危機,亦可降低汙染,其開發性確實是不可限量地!!不過每件新事的開發加減都會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副作用存在,所以雖說生質能源是好的,但是亦不能過分使用,否則搞到最後連自己要吃的都沒有時,就太遲了!!
1. 高市綠色公車 環保上路
2. 中國發展生質能源 目標2020年替代1,000萬噸油
3. 8000公頃休耕地轉作
4. 替代石油降低污染 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正當其時
5. 學者警訊:生質燃料作物有可能變成入侵種
心得:
生質能源的確可以改善目前的石油危機,亦可降低汙染,其開發性確實是不可限量地!!不過每件新事的開發加減都會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副作用存在,所以雖說生質能源是好的,但是亦不能過分使用,否則搞到最後連自己要吃的都沒有時,就太遲了!!
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地震的可怕
地震真的是一種令人聞之喪膽的天然災害,每一次大規模的地震往往會送上好幾條的人命,如921大地震、南亞海嘯...等。
地震可能造成房屋倒塌或是引起火災,所以在地震帶上的國家應該要加強建築物的防震結構;地震來時要避開所有可能掉落物品的位置,可避免被物品砸傷;還有平常一定要準備一包預防地震來時可用的"救急袋"裡面要放些乾糧、水、手電筒...等應急必需品還有一個急救箱都是日常就該準備來以防不時之需用。
大家如過對地震能多一分防心,說不定可以減少地震對人們所造成的傷害,也有可能能救自己一命勒!!
閱讀文章:
南亞地震引發大海嘯 40年來最嚴重災害
印尼發生強烈地震 新馬有震感
巴基斯坦史上最強地震 數萬人罹難
薩爾瓦多西部連日來頻繁發生地震
舊金山灣區4天3震 引發大地震恐慌
地震可能造成房屋倒塌或是引起火災,所以在地震帶上的國家應該要加強建築物的防震結構;地震來時要避開所有可能掉落物品的位置,可避免被物品砸傷;還有平常一定要準備一包預防地震來時可用的"救急袋"裡面要放些乾糧、水、手電筒...等應急必需品還有一個急救箱都是日常就該準備來以防不時之需用。
大家如過對地震能多一分防心,說不定可以減少地震對人們所造成的傷害,也有可能能救自己一命勒!!
閱讀文章:
南亞地震引發大海嘯 40年來最嚴重災害
印尼發生強烈地震 新馬有震感
巴基斯坦史上最強地震 數萬人罹難
薩爾瓦多西部連日來頻繁發生地震
舊金山灣區4天3震 引發大地震恐慌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地理與環境作業之第七周 33~44號
地理與環境作業之第七周 33~44號
B9632033 澳洲_波浪岩
B9632034
B9632035 澳洲大堡礁
B9632036
B9632037 澳洲~高巴柏迪(Coober Pedy)
B9632038 澳洲景點 大堡礁 Great Barrier Reef
B9632039
B9632040 澳洲-藍山國家公園
B9632041 澳洲-雪梨歌劇院
B9632043 澳洲--袋鼠
B9632044 澳洲~大峽谷
B9632033 澳洲_波浪岩
B9632034
B9632035 澳洲大堡礁
B9632036
B9632037 澳洲~高巴柏迪(Coober Pedy)
B9632038 澳洲景點 大堡礁 Great Barrier Reef
B9632039
B9632040 澳洲-藍山國家公園
B9632041 澳洲-雪梨歌劇院
B9632043 澳洲--袋鼠
B9632044 澳洲~大峽谷
2007年11月3日 星期六
澳洲-藍山國家公園 (Blue Mountain National Park)
澳洲藍山國家公園 Blue Mountain National Park
在藍山國家公園裡有90多種不同品種的尤加利樹種類和超過400種的動物總類,由於該地方擁有許多尤加利樹,所以會釋放出一種特殊的油,受陽光照射行成淡淡的藍霧這也就是該地地名的由來。而在此處最著名的景點就是三姊妹岩啦!!所以在此部分多下了一點筆墨。

藍山國家公園屬於大藍山地區 ( The Greater Blue Mountains Area ) 座落在新南威爾士州境內﹐該區域擁有7個澳洲國家公園﹐包括藍山公園.在2000年被列入自然類世界遺產。海拔1000 – 1200公尺,每年降雨量1400 – 1500毫米。而藍山國家公園座落在從海拔100公尺到1300公尺之間的高原丘陵上﹐特殊的地理和氣候環境﹐蘊育了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藍山全地區生長著龐大的原始叢林和亞熱帶雨林。藍山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那裏有藍色的霧,這個景觀的形成是由澳洲的國樹尤加利樹排出來的油被太陽照射接觸到而使整個藍山發出淡淡的藍霧。藍山公園裏有90種不同品種的尤加利樹及超過400 種的動物種類。最特別的是-在藍山國家公園內居住著多達8萬居民﹐分佈在7個大小村鎮﹐人類與自然﹐原始與文明﹐能夠這樣長期和諧共處﹐在世界文化遺產中是不多見的。而在公園中有世界最陡峭一路往下衝瞬間就能抵達谷底的美景鐵路 (Scenic Railway)、詹美森谷地(Jamieson Valley) 廣大的樹海、卡通巴瀑布 (Katomba Falls)、魯拉瀑布 (Levra Falls),沿途風景美不勝收。
三姊妹岩
想要攀登藍山可從南邊的Great Western Highway出發,一路上還會經過藍山的標志就是 澳洲 三姐妹峰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三位美貌的姐妹分別叫做 "靡愛倪", "溫拉" 和 "甘妮杜"。這三位姐妹出生在Katoomba部落,很不幸的是他們三人同時愛上了山下Nepean族兄弟三人。這是有違異族縮怨與規矩,不被父輩首肯,後來因為他們的戀情而引爆了兩族的戰爭。當時有一位巫師為了保護三姐妹免受戰爭的威脅就把她們變成石頭。然而最後巫師卻戰死,剩下守山谷的 三姐妹岩 ,因此 三姐妹岩 成了藍山最聞名的名勝。藍山裏三座岩石分別為922公尺,918公尺和906公尺。
資料來源:
http://www.mytour.com.tw/australia/ 富泰旅行社有限公司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11305136 (知識+)
http://www.austudy.com.tw/About%20OZ/NSW/Blue%20Mountauns.htm
輝煌海外教育推展機構-澳洲旅遊資訊
在藍山國家公園裡有90多種不同品種的尤加利樹種類和超過400種的動物總類,由於該地方擁有許多尤加利樹,所以會釋放出一種特殊的油,受陽光照射行成淡淡的藍霧這也就是該地地名的由來。而在此處最著名的景點就是三姊妹岩啦!!所以在此部分多下了一點筆墨。

藍山國家公園屬於大藍山地區 ( The Greater Blue Mountains Area ) 座落在新南威爾士州境內﹐該區域擁有7個澳洲國家公園﹐包括藍山公園.在2000年被列入自然類世界遺產。海拔1000 – 1200公尺,每年降雨量1400 – 1500毫米。而藍山國家公園座落在從海拔100公尺到1300公尺之間的高原丘陵上﹐特殊的地理和氣候環境﹐蘊育了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藍山全地區生長著龐大的原始叢林和亞熱帶雨林。藍山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那裏有藍色的霧,這個景觀的形成是由澳洲的國樹尤加利樹排出來的油被太陽照射接觸到而使整個藍山發出淡淡的藍霧。藍山公園裏有90種不同品種的尤加利樹及超過400 種的動物種類。最特別的是-在藍山國家公園內居住著多達8萬居民﹐分佈在7個大小村鎮﹐人類與自然﹐原始與文明﹐能夠這樣長期和諧共處﹐在世界文化遺產中是不多見的。而在公園中有世界最陡峭一路往下衝瞬間就能抵達谷底的美景鐵路 (Scenic Railway)、詹美森谷地(Jamieson Valley) 廣大的樹海、卡通巴瀑布 (Katomba Falls)、魯拉瀑布 (Levra Falls),沿途風景美不勝收。
三姊妹岩

想要攀登藍山可從南邊的Great Western Highway出發,一路上還會經過藍山的標志就是 澳洲 三姐妹峰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三位美貌的姐妹分別叫做 "靡愛倪", "溫拉" 和 "甘妮杜"。這三位姐妹出生在Katoomba部落,很不幸的是他們三人同時愛上了山下Nepean族兄弟三人。這是有違異族縮怨與規矩,不被父輩首肯,後來因為他們的戀情而引爆了兩族的戰爭。當時有一位巫師為了保護三姐妹免受戰爭的威脅就把她們變成石頭。然而最後巫師卻戰死,剩下守山谷的 三姐妹岩 ,因此 三姐妹岩 成了藍山最聞名的名勝。藍山裏三座岩石分別為922公尺,918公尺和906公尺。
資料來源:
http://www.mytour.com.tw/australia/ 富泰旅行社有限公司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11305136 (知識+)
http://www.austudy.com.tw/About%20OZ/NSW/Blue%20Mountauns.htm
輝煌海外教育推展機構-澳洲旅遊資訊
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
約旦 佩特拉古城 (petra)
約旦 佩特拉古城 (petra) 
位於約旦的佩特拉古城於西元前三世紀建立起來的城市,有宮殿、墓室、神廟、住家等。此城亦控制著大馬士革與阿拉伯之間的通商之路,也是海上絲路的中繼站,地理位置重要,導致該地商業發達。以下為其詳細之敘述,請各位慢慢去品味一下這玫瑰色的美麗古城吧!!

佩特拉是Nabatean人於BC3世紀,在玫瑰色岩石群中建立起來的城市,他們在岩壁上雕鑿出宮殿、神廟、墓室/住家。
此城控制著大馬士革與阿拉伯間的通商之路,也是海上絲路的中繼站(印度來的絲綢及香料經海上至紅海,再由路上運往北方,需經過佩特拉,歐洲的貨物要經海路輸往東方亦須經過此地),由於商業發達,以佩特拉為首都的Nabateanh曾一度非常強大(BC3世紀時,由於埃及托勒斯王朝與Seleucids I(統理敘利亞)交惡,商隊不經兩國域,返由佩特拉轉運),政治獨立的局面一直維持到AD106年,終被羅馬併吞,Nabatean遷都至Bosra。
佩特拉 Petra 在聖經有多處的記載,佩特拉是希臘文Peter的轉音,彼德Peter在希臘文的意思為岩石。馬可福音3:13~16中敘述西門(Simon)改名彼德(Peter),彼德為耶穌十二門徒中第一位大弟子,耶穌勉勵彼得要如磐石般的堅硬、穩固。
佩特拉在西元前2世紀初,隨著海上絲路的開啟,佩特拉因在岩石之中,隱蔽性高且出入只有一條路,一躍而上貿易的重鎮,經營此貿易的民族為納巴提恩人(Nabataean),納巴提恩人又是從何冒出來,一冒出來即站上世界貿易的舞台,非常的有趣。
創世紀25章第12節至第13節我們可知納巴提恩人的祖先是誰,亞伯拉罕與夏甲生的小孩–以實瑪利(Ishmael),以實瑪利生了十二個小孩,為目前阿拉伯人祖先的十二個源頭,其中的大兒子尼拜約(Nebaioth)即是納巴提恩人的先祖。
而佩特拉位置又是在哪裏,摩西的出埃及記,此段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帶領著猶太子民離開埃及,除了摩西外,尚有摩西的哥哥亞倫(Aaron)。民數記33章第39節,記述了“祭司亞倫遵著耶和华的吩咐上何珥山(Mt.Hot)就死在那裡”。
何珥山即在佩特拉峽谷的山上,至今亞倫的墓地還在何珥山上,我們只能遠望,爬何珥山來去需要5 . 6小時。只是很驚奇,怎麼聽起來像宗教,但卻是歷史故事。
羅馬統治期間仍有所建設,但因距羅馬的中心城市皆很遠,不具有前哨城市的重要性,佩特拉逐漸衰微,加上地震的破壞,此城在AD6世紀後幾乎被棄置了,最後的紀錄出現在1217年。(AD4.5世紀曾有幾處岩穴充維修道院和教室,12世紀十字軍建了要塞但時間很短)。1812年再度被發現,1929年開始挖掘,1958年中心城市才被發現。
“法老的寶藏”是兩層樓的建築,上層三角楣分為兩半,中間夾了一座亭榭,亭榭正面雕著埃及的Isis神(三角楣下為亞馬遜女兵),亭榭上有科林斯柱柱頭,其上頂著一個大甕,兩半的三角楣上各棲息著一隻鷹;下層則是完整三角楣及住廊玄關。
整個建築風格融合了埃及、希臘及亞述文化。這其實是一座墓室,建於埃及托勒密王朝時期。接著我們走在受亞述/巴比倫文化影響的法沙特街(Street of Facades),指的是墓穴區。這些墓穴或大或小,墓穴內部的地上挖有洞,單個或多個,應是放屍體的。
古城中也有羅馬劇場,沿著岩壁慢慢鑿出層層半圓形的階梯,約可坐8000人,但在半圓的空地上卻有綁畜牲的凹洞,也有類似祭壇的石堆,老師解釋此處應是獻祭(舉行祭典)之處,而非一般的劇場。劇場的左前方可看到羅馬時期的法院,應是羅馬在原來Nabatean岩穴建築的前面,以”拱”堆起大片的平台,複合而成的建築。
資料來源:
老夫子旅遊 BLOG
http://blog.chinatimes.com/may.lin/archive/2006/01/20/35397.html

位於約旦的佩特拉古城於西元前三世紀建立起來的城市,有宮殿、墓室、神廟、住家等。此城亦控制著大馬士革與阿拉伯之間的通商之路,也是海上絲路的中繼站,地理位置重要,導致該地商業發達。以下為其詳細之敘述,請各位慢慢去品味一下這玫瑰色的美麗古城吧!!


佩特拉是Nabatean人於BC3世紀,在玫瑰色岩石群中建立起來的城市,他們在岩壁上雕鑿出宮殿、神廟、墓室/住家。
此城控制著大馬士革與阿拉伯間的通商之路,也是海上絲路的中繼站(印度來的絲綢及香料經海上至紅海,再由路上運往北方,需經過佩特拉,歐洲的貨物要經海路輸往東方亦須經過此地),由於商業發達,以佩特拉為首都的Nabateanh曾一度非常強大(BC3世紀時,由於埃及托勒斯王朝與Seleucids I(統理敘利亞)交惡,商隊不經兩國域,返由佩特拉轉運),政治獨立的局面一直維持到AD106年,終被羅馬併吞,Nabatean遷都至Bosra。
佩特拉 Petra 在聖經有多處的記載,佩特拉是希臘文Peter的轉音,彼德Peter在希臘文的意思為岩石。馬可福音3:13~16中敘述西門(Simon)改名彼德(Peter),彼德為耶穌十二門徒中第一位大弟子,耶穌勉勵彼得要如磐石般的堅硬、穩固。
佩特拉在西元前2世紀初,隨著海上絲路的開啟,佩特拉因在岩石之中,隱蔽性高且出入只有一條路,一躍而上貿易的重鎮,經營此貿易的民族為納巴提恩人(Nabataean),納巴提恩人又是從何冒出來,一冒出來即站上世界貿易的舞台,非常的有趣。
創世紀25章第12節至第13節我們可知納巴提恩人的祖先是誰,亞伯拉罕與夏甲生的小孩–以實瑪利(Ishmael),以實瑪利生了十二個小孩,為目前阿拉伯人祖先的十二個源頭,其中的大兒子尼拜約(Nebaioth)即是納巴提恩人的先祖。
而佩特拉位置又是在哪裏,摩西的出埃及記,此段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帶領著猶太子民離開埃及,除了摩西外,尚有摩西的哥哥亞倫(Aaron)。民數記33章第39節,記述了“祭司亞倫遵著耶和华的吩咐上何珥山(Mt.Hot)就死在那裡”。
何珥山即在佩特拉峽谷的山上,至今亞倫的墓地還在何珥山上,我們只能遠望,爬何珥山來去需要5 . 6小時。只是很驚奇,怎麼聽起來像宗教,但卻是歷史故事。
羅馬統治期間仍有所建設,但因距羅馬的中心城市皆很遠,不具有前哨城市的重要性,佩特拉逐漸衰微,加上地震的破壞,此城在AD6世紀後幾乎被棄置了,最後的紀錄出現在1217年。(AD4.5世紀曾有幾處岩穴充維修道院和教室,12世紀十字軍建了要塞但時間很短)。1812年再度被發現,1929年開始挖掘,1958年中心城市才被發現。
“法老的寶藏”是兩層樓的建築,上層三角楣分為兩半,中間夾了一座亭榭,亭榭正面雕著埃及的Isis神(三角楣下為亞馬遜女兵),亭榭上有科林斯柱柱頭,其上頂著一個大甕,兩半的三角楣上各棲息著一隻鷹;下層則是完整三角楣及住廊玄關。
整個建築風格融合了埃及、希臘及亞述文化。這其實是一座墓室,建於埃及托勒密王朝時期。接著我們走在受亞述/巴比倫文化影響的法沙特街(Street of Facades),指的是墓穴區。這些墓穴或大或小,墓穴內部的地上挖有洞,單個或多個,應是放屍體的。
古城中也有羅馬劇場,沿著岩壁慢慢鑿出層層半圓形的階梯,約可坐8000人,但在半圓的空地上卻有綁畜牲的凹洞,也有類似祭壇的石堆,老師解釋此處應是獻祭(舉行祭典)之處,而非一般的劇場。劇場的左前方可看到羅馬時期的法院,應是羅馬在原來Nabatean岩穴建築的前面,以”拱”堆起大片的平台,複合而成的建築。
資料來源:
老夫子旅遊 BLOG
http://blog.chinatimes.com/may.lin/archive/2006/01/20/35397.html
訂閱:
文章 (Atom)